“电力保障好了,更能专心炒出好茶,除了手势,温度的掌握很关键,什么时候用高温什么时候用低温,靠的是手感的培养,也离不开电锅炒茶的精准把控。”现如今,走进桐坞村,绿水青山,茶园环绕,炒茶再也不见浓烟,品一杯龙井茶,仿佛世外桃源。 “我们根据24节气定制化服务,一到惊蛰,我们就主动服务茶农茶村,为炒茶季来临做好服务准备,确保龙坞茶镇在炒茶高峰期可靠用电。”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西湖供电分公司营商服务组组长周志仁介绍说。 桐坞村党委书记金樱娜说:“从砍柴烧煤到用电炒茶,不仅仅是更方便高效,也改善了村容村貌。土质好,植被繁茂,这样的环境,能种出好茶,环境变好,茶为主题的农家乐更逐渐形成规模吸引了更多游客,让村民切实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安定。” 一台电炒茶机带富千余人 “原来山里的茶叶只能卖100多,现在能卖出千把块,全靠樊师傅用‘活’这台电炒茶机。”丽水云和县的茶农王澎潇回忆起樊师傅,总会说起“脱贫茶”背后的故事。 王澎潇的茶园就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龙井头,地处中部山区,离丽水市中心70公里。茶树生长在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原生态高山上,茶叶等农产品是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。 一方水土出一方茶,云和县生产的茶叶品质叫做乌牛早,共有茶园400余亩,每年春茶干茶产量达到5000余斤。每年辛苦采下来的茶叶,虽然茶叶品质很好,但总是卖不出好价钱,让不少村民犯了愁。 听说王澎潇这个烦心事,樊生华与一批志同道合的“茶友”,组成了一个帮扶团队送技术上门。去了之后,樊生华发现这里的茶农虽然有机器,但是往往一股脑放进炒茶机,炒茶技术十分欠缺。面对加工标准不一、茶干品质参差不齐、效益不高的情况,樊师傅手把手传授种茶、采茶、制茶、售茶的全套经验。